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共家国】文治书院社会实践“寻迹小队”赴西南地区找寻革命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8-29 点击量:

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社会实践团队“西南红魂寻迹”小队8月前往西南地区,探寻红色古迹,瞻仰革命先烈,寻找隐藏在西南山里的红色革命故事。

队员们在思源南广场集合出发留影

寻访第一站是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里。邓小平于1951年离开广安,此前在这里生活了15年。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历代领导人亲手种下的树,这是对倡导义务植树的邓小平同志最深切的缅怀。来到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馆体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共收集了有关邓小平同志的408幅图片、170件文物、200多件档案文献资料。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映在脑海里,让人充满了力量和归属感,同时这也是邓小平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邓小平同志是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是心系人民的领导者,是重塑国际关系的重要人物,纵观他的一生,是将个人命运与家国紧密联系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邓小平语录墙

寻访第二站抵达了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有四大系列展馆30余座,目前已建成开放25座。有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等抗战文物陈列,瓷器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等红色年代系列,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等民俗系列,以及5.12抗震救灾纪念馆、国防兵器馆等地震系列。在有限的参观时间中,实践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无限的民族力量与抗战精神,并为之震撼。

寻迹小队第三站来到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展馆分四个部分展示了“遵义会议”前后的长征历史。遵义会议作为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到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取得伟大斗争成果。小队成员仔细了解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斗争历史,尤其是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中的重要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第四站,小队寻访到了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故居内家具简单实用,卧客室分开鲜明,中间有一院子,囊括了农具房、牛栏、猪舍、谷仓等,门口为一池塘,典型的农村家庭院落,可以窥见毛泽东幼时生活之朴素。纪念馆内系统剖析了毛泽东同志的形象:博学多思,孜孜不倦(书不离身,临死时仍在阅读);艰苦朴素,清廉如水(与人民同苦,一衣二十年不换),爱国敬业,雄才大略,人民领袖。这让小队成员对毛泽东同志有了更为立体形象的了解。

寻访的最后一站来到了重庆綦江石壕红军烈士墓。中央红军过綦江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制造了红军主力攻打重庆的阵势,堵截了川军,摆脱了川军尾追计划,为后来的四渡赤水,完成红军战略性转移,创造了宝贵战机。与绵延的山脉相连的墓冢上树立着5位红军的雕塑:一名拄枪背刀,神色严峻;一名扛枪凝视,似要随时投入战斗;一名背着背包、斗笠,弯下腰来系鞋带;其余两名则相互搀扶,在艰难地跋涉。生动形象地重现了当年中央红军过綦江的情形,当年的场景历历在目。

红军烈士雕像

石壕当地的红色文化建设也做得十分突出,小镇建设富有特色。石壕小镇围绕红色文化,打造红色之魂小镇,宣传长征精神,成为綦江的红军长征文化教育基地。同时开展了红军烈士墓及纪念碑改造、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项目、红军桥修缮及周边配套设施、石壕小学改建培训基地、红一军团司令部外环境改造、红军街立面改造一期等8个项目。

通过走访,同学们了解了革命先辈的斗争历史以及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无论是被大家熟知的伟人,还是那些被埋在青山里不知名的战士,都在向我们传达着无畏的革命精神。纵使历史无声,但革命圣地的人们都用心记得,他们修建纪念馆、墓园,让更多人来缅怀革命先辈,铭记那段历史。

走访各地纪念馆途中,成员们也了解到各地都在做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一方面让当地拥有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带动了旅游发展。团队成员认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应该是人民的信仰,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精神传承,旅游只能作为一种形式让更多人接触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切不可混淆主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