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知识之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为什么旁观者在他人在场时不会提供救助?1.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上...
心理小知识之如何提高自控力
自控力是什么?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她为斯坦福大学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意志力科学】中说道,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和许多人担心的不同,意识到自己有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着你是个失败者。恰恰相反,这将帮助你避开意志力失效的陷阱。研究表明,自诩意志坚定的人反而最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比如,自信能抵制诱惑的戒烟者最容易。在4个月后故态复萌,过于乐观的节食者最不容易减肥成...
心理小知识之和emo说byebye
什么是emo?“我emo了”这一网络语,常被用来形容负面情绪,比如:我颓废了、不开心、郁闷、失落等。除此之外,随着“我emo了”一词在网络上越来越流行,也赋予了该词新的含义,有时并不代表任何含义,也用来表达开玩笑或者自嘲,emo就好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如何战胜emo?1、学会选择在选择范围内,避开令自己心情不好的人或事,就好像知道看悲剧会让自己心情不好,长时间沉浸其中,那就尽量不看悲剧。选择不做让自...
心理小知识之扇贝效应、南风效应
扇贝效应扇贝效应是根据奖励强化的固定时间形成工作高峰,低峰。对策是变化奖励的品种,时间,从而形成间隔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的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就如扇贝一样,因此,我们称之为扇贝效应。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养成帮忙做家务的好习惯,会...
心理小知识之好好睡觉
1、 不要睡太少最佳睡眠时长是 8-9 小时,因此很多人决定 11 点睡 7 点起或者 12 点睡 8 点起。但 11 点上床倒头就睡只是一个幻想,规划睡眠时间和实际时间并不相符,真正有效的睡眠可能只有 5-6 小时。也许你认为睡 8 小时和 6 小时效果差不多,从数字来看,将 8 小时缩减到 6 小时的变化并不大,但实际上少的这两小时会使快速眼动睡眠( REM,在这个阶段你会做梦,还会强化白天形成的神经连接,形成记忆)的时间缩减 60% 以上...
心理小知识之如何更加自信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可能会因“别人的议论”而焦虑过,是因为我们都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时候为了获得别人的好感,我们习惯去做一些讨好的事情,即使这么做了,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太把别人的看法当回事,这是我们焦虑的重要来源。当自信缺乏的时刻,我们总想让自己躲在一个角落里,希望被别人遗忘,但看见聚光灯下振振有词的同龄人,我们又是那么的渴望被关注,渴望获得掌声。1、具身认知身体体验通过相关的象征意义诱发...
心理小知识之俄狄浦斯效应
1、俄狄浦斯效应俄狄浦斯效应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最终应验杀父娶母神谕的故事,指的是一种“预测本身可以影响被预测事件”的心理现象,就是预言本身可能是假的,但它被说出来、被相信,最后就有可能预言成真。在社会历史领域,人们对未来的心理预期会影响未来的变化。社会进程与自然进程不同——在自然领域,上天不会因为人们预言要地震就发生地震,也不会因为人们预言不会发生地震而不发生地震。社会进程渗透了人们的心...
心理小知识之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而实际上,人与人的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成长环境或巨大、或细微的差异,都能令我们对我们所接触的世界产生不同的感知。1、感情投射这种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他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会使人失去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2、认知缺乏客观性以自我认知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的唯一性,不肯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使不同的思维都陷入一片混乱,不...
心理小知识之时间管理与逆向合理化
1、时间管理大学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大学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是和自由一起到来的还有拖延症。明明没怎么玩,怎么就天黑了!!!拖延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那么我们又将如何用自由的时间丰富自己的...
心理小知识之登门坎效应、詹森效应 登门坎效应
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