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灵园地 > 正文

心理小知识之政治性抑郁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5-22 点击量:

2022年开端就不平凡,这个世界好像正在变得越来越差:俄乌冲突打响,和平安定这么容易打破;东航失事,132条生命的离去,生命原来如此脆弱;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冠病毒正在用更加严厉的姿态扑过来......无数的大事件一个接着一个而来,我们很容易就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情绪中,因为这些坏消息而心烦意乱,而又忍不住的去深入了解这些事件从而看到越来越多的坏消息,会疑问这个世界还会好起来吗?源源不断的坏消息,使得我们难以真正平静下来沉浸学习和工作,很容易由此陷入一种极端失落、沮丧的坏情绪中。

心理学家罗伯特·卢森博士将这种引发信念崩塌、怀疑人生意义的巨大沮丧,形容为“政治性抑郁”。

政治性抑郁有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是由政治事件诱发的抑郁症,但可能先于已有的抑郁症状发作;

第二,是可能触发或加剧本身已经存在的抑郁状态;

第三,沉浸于事件带来的负面情绪但又无力做出改变,导致了抑郁状态。

谁更容易政治性抑郁?

1、政治性抑郁主要与人与社会性有关。

那些容易产生政治性抑郁的人,通常比较敏感细腻、具有同理心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殷切期望着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并希望自己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与之相对的,理想化的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会很容易让他们很容易觉得失落和无助。这种创伤感可能会让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从而陷入抑郁。

2、政治性抑郁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来自于个体对于不可抗力的恐惧。对于政治、社会、文化、群体习惯等种种综合原因造成的悲剧面前,人们通常感到以个体之力难以与之对抗,并恐惧同样的命运有朝一日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3、理性面对远方的呼声

导致政治性抑郁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时,我们的心理防线被层出不穷的坏消息给搞垮了。沉浸于各类新时事热点,乃至“翻墙”去查找外文报道,这种行为其实也算得上另一种信息同温层与信息茧房。如果长时间地接触大量同类新闻,我们会很容易把所看到的看成这个世界的真相。

我们作为信息接收者,在接受信息时,总是会有意无意间更多注意那些与自己原有观念、态度及价值观相吻合的信息;而各类平台、媒体作为信息发出者,利用大数据的选择化信息投放,也使得我们更容易得到自己本身偏向关心的信息。“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讯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就像美国传播学者凯斯·桑斯坦所说的。

“作为个体,在面对所接收的繁杂信息时,由于个人的判别能力往往是有限的,我们往往会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HOW CAN WE DO

我们应该明白,人类的确应该对世界抱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有义务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但残酷的现实是由于自然、社会、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人类无法抵抗。它不应该成为我们情绪的枷锁,大家更不必把自己锁死在这样的事件里来回挣扎,加重抑郁情绪的产生。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被负面消息引起的无力感和绝望感裹挟,避免自己因为信息过载而产生严重的挫败心理。不要丢失信心和行动力

就如胡适所说,年轻人一开始接触到社会的冷酷时,很容易被悲观和失望的情绪击倒。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在接受了越来越多纷乱嘈杂的坏消息之后,很容易失去对这个世界的信心,以及实际做事的行动力,陷入另一种政治冷漠的虚无主义境地。

但实际上,面对外界一个个的坏消息,面对看起来越来越糟糕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行动,不能小瞧自己话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白,这世界也许正在变坏,但就此缴械投降、自怨自艾,不仅无济于事,更是一种为自己的不作为所找的借口。其实,某些时候,个人的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也有可能为影响他人,为这个世界的改变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转发一些有意义的,质量高的、思辨性的文章,或是在一些公众平台发表慎重思考过后的言论。即使可能最后结果也不会有太大改善,但只要我们能影响到身边的几个人,虽然轻微,但已经是对这个世界有足够意义的改变了。

面对坏消息不断的情形,我们仍然可以试着去用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方式生活。更加进取一点,更加乐观一点,如此这般,点点星光可以汇成星辰大海,星星之火也可成燎原之势,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也可以影响到这个世界。

共勉吧,就像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写道的,“卤莽叫嚣还是十字街头的特色,是肤浅卑劣的表征。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