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新闻 > 正文

最佳团日 · 风采 | 人居2403团支部:采访老教授:于问中求知 ,于谈中启智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1-02 点击量:

最佳团日 · 风采 | 人居2403团支部:采访老教授:于问中求知 ,于谈中启智

    2024年10月26日上午,人居2403的同学们很荣幸邀请到李旭祥教授为同学们解答一些疑问。

1.节能减排与生活平衡之道

李旭祥教授表示:其实节能减排只占环境专业的研究不到十分之一,且节能减排是相对的,它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传统环境工程,比如减少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排放,但是减排不一定节能,只是相对通过一定代价使环境更加适合人居住以保证人类健康;另一方面是关于生态,即利用自然规律获取自然界中人类需要的或者不需要的东西,而非人为破坏性获取。

要注意区别名词新能源,绿能,清洁能源的概念,其中李教授特别提到新能源,举例到我国主推电能是由于我国具有完整的电网,可实现东输西,这是其他国家无法实现的,同时举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例子,突出强调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有时会比自由竞争更强有力,且国家政策具有较强目的性,启迪我们思考国家政策提出的影响及意义,这两个例子便间接说明了节能减排政策的提出也具有目的性:解决城市污染,同时呼吁国际要求并且适应社会发展,也响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接着,李教授通过唐朝服饰特点抛出了对于科学、技术、技术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区别问题,并且通过提出空气中污染物的存在状态这一科学问题对上述四者关系进行剖析,在这个情景中,科学问题为技术提供了解决思路,而技术科学问题就是物质在大气,水,土壤中如何转化,而如何控制就是科学技术。最后回到对此专业的问题上,教授指出我们专业不同方向具有不同工作环境,作为交叉性极强的专业,本专业五十多个老师来自12个大类专业,因此专业选择兴趣占主要决定权。

 2.教授经历分享与个人成长

    创建环境系的故事以及您的主要研究方向



    李教授说到,性格使然,作为一名在二十多岁前爬完五岳爱好旅游的人,对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喜欢计算机,在1998年访美回国后,对环境工作有较大的兴趣,由分析化学到工作研究高分子材料,参与创建了环境工程及地球环境科学等专业,并多次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始终坚持地球环境科学系这一称呼,现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地表生态环境系统的动态监测等。教授特别提出对转专业的建议:要提前把基础打扎实,要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存在限制,能感受到有明显的天花板存在。

3.生活学业与各类竞赛权衡

首先李教授鼓励大家根据兴趣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推荐顺序为大创→ 腾飞→ 挑战杯→ 互联网+,但提醒同学们要清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获得成果的能力,参加这些活动可以锻炼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社团,教授建议参加一个即可,它可以适当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组织安排能力、接受指令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课外活动的参加必须根据自己生活习惯去平衡。

李教授特别强调:“首先要明确我要做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干”。进入大学,首先要摆脱中学思维,要训练问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打好基本边框,教授指出学习过程包括三步:已知、假设、求解,大学中注重思考为什么这么假设,弄明白假设的原因,而三年研究生则要训练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以此强化巩固提高思维方式。同时,要明确个体差异性,正如李教授说到“每一个人生都不可复制”。强制性不可取,能力终有参差,总而言之,先能力后兴趣有效结合干事情。

4.教授讲解与个人实践经历

    采访结束后,李教授与同学们亲切合影。在本次采访中同学们受益良多,对大学生活有更加清晰的规划,知道了大学需要分配精力在生活、学业、竞赛中。也认识到学习方式和大学规划因人而异,同学们牢记李教授的教导,学会多思多看,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


文编 | 邵蓣茜

图编 | 刘炫妤 陈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