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新闻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壮乡同心八桂行”实践团队赴广西多地开展社会实践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8-18 点击量:

支教润泽八桂土,壮乡情暖新芽生

——西安交通大学“壮乡同心八桂行”实践团队赴广西多地开展社会实践

7月27日至8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壮乡同心八桂行”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广西贺州市、百色市及宾阳县,开展了为期近20天的“支教+调研”双轨并行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乡村教育提升、红色文化传承、产业调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实际行动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支教搭建桥梁,拓展童真视野

团队紧扣“十四五”规划中“扩大公益性课后服务覆盖”的要求,立足广西多地儿童发展实际,以“传承文化、启迪思维”为核心,结合地域特点,精心设计了涵盖美术、科技、体育、传统文化等十余类课程体系,实现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深度融合。剪纸课上,彩纸在孩子们指尖灵巧翻飞,化作壮族铜鼓、绣球等特色民俗符号;文化课上,叮当作响的银饰、绚丽多彩的壮族服饰与欢歌笑语的"三月三"节日,通过生动的讲解,化作培育民族认同的种子;民族体育课上,竹竿舞的欢快节奏与投壶游戏的活泼身影相映成趣,让传统运动焕发少年活力

1A402

1-民族体育课上孩子们跳竹竿舞

此外,团队还与社工老师合作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素质拓展课程,孩子们通过神话角色扮演、绘制吉祥灯笼、猜灯谜、编织中国结、绘制青瓷纹饰、竹篾编织、彩线织壮锦等活动,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指尖实践中涵养专注力,在协作互动中淬炼沟通力。平果马头镇新兴社区梁副主任评价道:“西安交通大学团队的支教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望向更广阔世界的窗,也为社区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

14F59

2-孩子们绘制吉祥灯笼

 

调研丈量发展,触摸产业肌理

团队深入广西产业腹地,走进平桂飞碟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实地感悟矿产工业发展脉搏,见证从手工采矿到智能生产、从资源依赖到绿色转型的奋斗历程。在平桂飞碟股份有限公司,团队成员驻足于新中国第一块铀矿石展品前,凝视着这块承载着国家工业起步记忆的珍贵矿石,虽历经岁月洗礼,矿石表面依然闪烁着独特的光泽,诉说着上世纪中叶第一代矿业人在技术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里,凭借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从深山中寻得"工业火种"的艰辛历程。

8E511

3-团队探访平桂飞碟公司

团队随后来到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厂史展览室里邓小平同志"广西平果铝要搞"的嘱托赫然在目,这句简洁有力的话语,镌刻着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深切关怀。队员们走进公司历史展厅,聆听企业发展故事,感受这片土地上矿业发展的时代变迁,通过与公司技术人员交流,了解到平果铝业响应国家号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进历程,以及始终不变的绿色发展理念。

1C9B5

4-团队参观平果铝业公司沙盘展区

“从手工采矿到智能化生产,从资源依赖到绿色转型,矿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印证着国家实力的跃升。”队员张涵熹的感悟道出了众人心声。前人的探索与积累不但藏在史料里,更应活在行动中。这些工业遗迹承载着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新时代青年唯有传承这份担当,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21DEC

5-团队聆听讲解员讲述百色起义的历史细节

文化铸牢根基传承历史文脉

团队为传承红色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访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平桂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多处红色教育基地。在百色起义纪念馆,伟人手稿墨痕犹温,复原场景中的烽火气息扑面而来;在右江民族博物馆,少数民族与共产党同舟共济的史料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深刻内涵。这些红色印记让队员们深切体悟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历史责任激励着团队脚踏实地,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实际行动。

18D33

6-队员和孩子们共同舞炮龙

团队走进粤东会馆,在两百余岁的老楼中凝视浮雕,感悟民族气节;探访临贺故城,在明清宗祠中梳理族谱脉络,探寻岭南文脉。当地通过系统性保护让古迹焕发新生,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为实践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气。此外,团队还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与壮族织锦技艺,通过调研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孩子们在编织壮锦、制作炮龙道具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非遗不仅是历史的标本,更是活着的文化基因库,唯有融入现代生活、走进青少年心灵,才能真正实现生生不息。

22ECE

7-团队参观粤东会馆

从红色记忆到古城文脉,从革命精神到民族技艺,团队在文化传承的多维实践中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文化根脉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青春践行使命续写振兴篇章

课堂传知、古城寻脉、矿山探路、红馆铸魂、非遗焕新——西安交通大学“壮乡同心八桂行”团队以青春践行教育助振兴初心,用脚步丈量文化传承温度。

27567

8-欢送会上团队与孩子们合影

20天里,支教课堂播撒知识的种子,以趣味课程打开山区儿童的视野;红色场馆里,伟人手稿与复原场景传递信仰力量;古城矿区中,斑驳砖瓦与智能生产线见证发展变迁;非遗工坊内,壮锦织机与炮龙道具激活传统技艺。这既是一次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实践历练,更是一堂行走在八桂大地上的“大思政课”。团队将延续这份同心之力,鼓舞更多青年以实干投身民族复兴征程,在服务人民中绽放青春光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