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之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治故事 > 文治之文 > 正文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一站式”学生社区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1-02 点击量:

一、基本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文言文”网络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室于2019年3月成立,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依托,坚持“育人性、整体性、特色性、连续性”原则,聚焦新时代新要求、新学情新特点,不断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敏锐把握“育人与研究”“实践与理论”“日常事务与职业化专业化”“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队伍调整与稳定传承”五个辩证关系。通过为期五年的设计推进,线上线下联动,工作室逐步形成“一核两翼三立四维”(一核心:文化育人;两支翼: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文化浸润;三条线:学、思、践;四维度:知、情、意、行)的活动模式。找准“以文化人”的“切入点”,抓住教育内容建设的“中心线”,扩大实践范围的“覆盖面”,由知入情、以情达意、诚意至行,激励学子修德才、通文雅、砺品行。

二、组织实施

为凝聚多元主体协同,拓展文化浸润场域,打造“立体化”思政教育矩阵,工作室通过开展浸润式、场景式、下沉式、主动式社区育人项目,使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立于心、感于情、强于意、显于行。

(一)思想引领、学思践悟,坚持党史学习凝心铸魂

一是打造“心怀国之大者”系列。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书院协同学院以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心怀国之大者”系列活动,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学院党委书记、专业教授、辅导员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开展线下线上主题党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衔接、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联动,把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二是夯实理想信念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接班人之问”为切入点,围绕“学思践悟”,针对党建工作骨干和学生党员等不同群体,开展有重点、分批次、持续性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员骨干的网络素养培育,坚持“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党的教育”。培训系列包括“听,总书记的话”“骨干工作坊”“时政加油站”“手绘四史地图”“行走的思政课”“先锋读书班”等,致力将党员培养为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青年引领者。

(二)以文为基、以心励志,坚持西迁精神砥砺品行

一是成立“文心宣讲团”。以西迁精神为底色,工作室组织先锋发声引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微言之中有大义,微宣之时融大道,2021年4月成立文心宣讲团,发挥朋辈宣讲的积极作用,以“学习+备课+试讲”的模式不断打磨文稿,已发布6期150节西迁故事宣讲课单,以直播、视频课等形式开展线上宣讲,覆盖校内外20000余人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莅校视察讲话精神,深化“西迁精神”内涵领悟,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

二是开设“砺心训练营”。训练营是工作室品牌之一,面向校内渴望成为时代发声者的学子开展系列培训、发布团队任务,传播宣讲形式,在青年心中埋下争做时代发声人的种子。采用“理论学习+技巧指导+小组实践”的模式开展,开办“新生第一课”“党团支部宣讲”“校外宣讲”“走进团日”“宣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宣讲培训,通过“微文化、新方式”讲好“青春故事”。

(三)文以载道、智识为要,坚持专业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推进专业教育进社区。面向学生学业需求,提供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的专业认知教育,通过淬炼特色品牌,让专业认知更具深度广度。打造“治学有初”“文以载道”“专业分流讲座”“师生麦穗堂”“文心下午茶”等第二课堂矩阵,设立10余个品牌栏目,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夯实学生学业基础,反哺第一课堂。年均开展社区讲座50余场,触及学生3000余人次,将学院力量聚集在社区一线,周期性、系统性、全面性优化学生的专业认知结构。

二是开展社区朋辈辅导。工作室于2020年创立“治学团”,由高年级品学兼优学生组成,开设“朋辈小课堂”,为学生提供“朋辈指引+日常答疑+困难帮扶”的社区辅导模式,扎实做好学业困难学生兜底线、中游学生夯基础、优秀学生强引领工作。为新生班级配备带班学长,举办“专业说”“竞赛说”“保研说”“一等学子论坛”等线上专业宣讲,文治“治学团”创立,每日数十名志愿者24小时线上答疑,线上答疑群超2300人,提供30门学习资料供下载,累计下载量近万次。

(四)以文化人、启智润心,坚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全面实施综合能力提升计划。拓展校内外资源组成精锐讲师团队,进行批判性思维、公民意识、体育精神、生活品鉴、多元文化素养、全球化视野、表达沟通、职业规划等八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开展参与性、实践性、小班化的社区综能训练讲堂。高质量开设《送你一个长安》《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唐文治大先生剧美育实践》《时间管理训练营》《就业的秘密》等二十余门次课程。 以“悦享读・经典阅读”综能训练为例,课程建立QQ读书群,师生共读《道德经》,每日一章阅读打卡,每期计200余名学生参与,持续八十一天,累计音频8966分钟。

二是持续深化学生健康心理培育。倡导活力闪耀、智慧担当、友善互助的社区生活方式,以问题导向、个性需求、贴近学生、注重实效为原则开展网络心理育人,推出“心聆听闻至”系列微课,对大学生活适应、内卷、孤独症等当前大学生关注的话题展开讨论,潜移默化地普及心理知识。策划推出《文言心语》系列,用板报画配文的形式,每日更新推出,温情暖心。

(五)以朋为友、以辈为亲,坚持相扶相携共促共进

一是选树榜样引领风尚。工作室注重选树学生中的志愿者典型,用“我的故事”正能量影响校园文化风向,遴选典型案例进行网络分析。通过“一等学子”“文治榜样”两个网络专题模块开展巡展,年均15期,累计300余名同学分享“我的故事”,同时注意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想,平台留言、评论互动千余条,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展现青年学子的作为担当,用朋辈的行动鼓舞人。

二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网络思政的内生动力。完善院级宣传队伍、社区志愿者、班级宣传委员的管理培训机制,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活动进社区、进班级、进宿舍,组织凝聚团结学生参与网络思政实践。根植学生社区开展各类活动,结合社区特色设计打造精品活动项目。

三、成效经验

近五年来,工作室共组织79场次教育培训,形成《白话文》《百本经典读书心得集》《文治故事》等系列书册100余万字,“礼赞科学家”短视频获全国唯一特等奖,申报省级以上研究课题6项。被人民日报报道1次,新华网报道3次,光明网报道4次,其他国家级报道16次,省部级报道40余次。工作室团队成员曾赴成都、深圳、洛阳、郑州、澳门等地高校,聚焦一站式社区建设及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积极开展交流分享,共促育人质量提升。

立足实践经验,工作室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引导青年学生对党的事业用心、用情、用力,强调辅导员与青年学生间思想的共振,心理的共情,情感的共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项“通心”工程,辅导员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要理顺体制机制,聚焦着力点,要真正把握学生的特征,定论点,引论据,强论证,在“以立服人”“以理服人”“以利服人”“以例服人”上下功夫,将思政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一)以立服人,提升理论阐释力

“立”,意指立场、原则、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总开关”“总钥匙”之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之“立”,引领和指导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觉悟、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导向为魂,奠定思想之基、赋予政治之魂,通过政治引领培塑青年学生的政治信仰,将其中精神性超越的一面转化为现实中的正确行动。网络理论宣讲要在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学生疑点的结合点上进行内容设计,让学生们“听得到”,更得“听得进”,激发青年对党、对人民的情感体验,在精神层面上凝聚价值认同,增强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打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网络文化作品,在师生共处中引领学生、影响学生。

(二)以理服人,提升价值传播力

教育肖似“树人”的农业,相较工业的量产和模式化,讲求尊重规律。以“理”服人,是尊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育人的规律性和目的性相结合,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具体着力点包括:一是促进“漫灌”向“滴灌”的转变,注重精准施策,发挥“师生共同体”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引领学生把准航向、锚定坐标。二是促进“不在场”向“在场”的转变。青年学生长期生活在由“数字化”构成的生存图景之中,辅导员要抢占新兴媒体的“最前沿”,善于设置议题,尽可能占领学生用网空间。三是促进网络从“变量”向“增量”的转变。网络的圈群化传播弱化了价值穿透力,辅导员要深耕新时代青年话语体系,将主流主导的意识形态话语与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交织起来,依托生动景观和细小叙事,借助载体、化育无形,使线上和线下政治引领顺畅对接、有机融合。

(三)以利服人,提升主体感召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谈“利”,更应言“益”,教育目的的人本性启示,要以学生特点需求为切入,强调学生在“育人”这个过程中的获得。只有实现与青年动态发展的精准匹配,才能吸引人、感化人,“破壁”成为辅导员网络思政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关键时期尤其要介入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提供更适配的教育内容补给,将党的政治观念、价值理念植入具象化符号中,关照学生成长发展阶段性真实诉求的内容设计,契合时代热度更理性的理论分析,完善更丰富的育人案例,加入更频繁更深入的互动交流,提供青年喜闻乐见、鲜活灵动的多类型、多层次、多视角教育素材,搭建学生可读、可感、可视、可交流的载体平台,获得情感共鸣。

(四)以例服人,提升调查研究力

“发现人”是育人的关键环节,实际的案例、事例更能教育人、感染人。以例服人,强调对于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辅导员要俯下身、沉下心,提升研究能力。善于总结归纳,选树榜样,研究“范例”,找准引领目标、社会需要、学生关注点之间共振、交融、会通的契合点,用朋辈力量影响文化风向,通过示范效应促使学生共情。 工作室的研究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扎根到学生中,“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兴学习之风,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和群体特点的滚动调研,在“摸清家底”基础上为后续决策实施奠定基础,开展可行性研究,使工作和研究相互依存,互为长进,以匠心,守初心。

四、未来计划

辅导员工作室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实践、专题研究、分享探讨的重要平台。未来,工作室将紧密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工作交流和经验推广,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积极功能,凝练一批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特色创优势、借历史筑厚基、用文化树标杆、向社会投辐射,打造有影响、有效果、有特色的辅导员工作品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精品化发展。

(文治书院 任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