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资料 > 书院党建 > 正文

《宣言》教给了我们什么?“悦享读”读书心得(一)

来源: 3 发布时间: 2018-07-13 点击量:

共产党宣言 读书心得

法学71班 范智淇

在仔细阅读了一遍《共产党宣言》,又参与了党支部关于“《共产党宣言》中的修辞作用”的报告会,我对于这部写于百年前的著作的认识与体悟更深刻了一步,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哲学历史正确性的感慨与敬佩又加深了一层。

共产党宣言的逻辑合理性

在党支部举办的读书报告会上,第一个互动问题就是在探讨共产党宣言的章节逻辑。它的四个章节: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贡献,以及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四个章节通过一条缜密的逻辑线条相贯通,构成了全书探讨的共产主义事业的逻辑性。

在我看来,全书结构上的逻辑性十分清晰而又严密。第一章节通过分析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对立,开宗明义点名了现代社会的阶级性斗争关系与对立关系,将对立双方的特点、对立的渊源与必然性做了最直观的阐述,从而直截了当地点明了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的存在必要性。第二章承接前章所起笔的对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阐述,探索了无产阶级所产生的政党——共产党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将斗争转入对组织化、体系化、有领导的斗争的讨论。与此同时,又用激烈而激情的语言,回击着对共产主义的误解与攻击,将共产主义事业的火苗埋在了那个读者心中。第三章与第四章,也是在讨论过了共产党人与无产者之间关系了之后,对无产阶级领导的政党的稳定发展与外交事业的摸索与尝试。在逻辑上,这样的篇章结构合理而严密。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正确性 

《共产党宣言》对历史的发展过程的推演与预测是伟大的,极度前瞻性的。除过正文四个章节的介绍内容,在附录之中,它也对各种共产主义的实现问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回答与解读。比如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状态下,传统的宗教、家庭、价值观的变迁如何,而社会主义之中会不会存在例如“公妻制”等社会问题。《共产党宣言》中对这些的解答是伟大而极度细致的。

《共产党宣言》中还阐述了资本主义时代,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使命与历史责任,就是“消灭私有制”,“发展与建设共产主义事业”。而实现共产主义运动政治使命与历史责任的唯一实践途径与方法,就是“阶级斗争”。

“共产党”是资本主义时代阶级斗争实践运动的产物,《共产党宣言》上述部分与马克思后来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统筹计划经济体制”,构成马克思主义系统完整“历史价值真理”永存,这已广为人知。

如今在170年之后,我们看到,《共产党宣言》不仅在当时时代具有正确性,放之于现在,仍然是符合历史方向规律的,仍然具有正确性。

共产党宣言的文化价值 

在党支部的读书会中,《共产党宣言》中的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被特别地强调了出来。在对共产党宣言的国内汉语翻译引进过程中,现在所翻译的“幽灵”经历过从“怪物”到“幽灵”历时长久十分波折的变迁过程,体现出了在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与认识的变迁。

在文化价值的方面,《共产党宣言》的地位也非常之高,它作为一个号召广大劳动者,广大无产者,广大无产阶级的政治号召宣言,它的语言面向全体无产者,它的感召力图打动所有反对资产阶级的劳动人民。因此,它在文学的地位也是很高。

在170多年后的今天看《共产党宣言》,我们看到它仍旧是伟大的,前瞻的。它为我们社会的发展指出了一个长远的道路,为这个道路与梦想,我们新的一代也须共勉,用自己的思想与信念,为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贡献自己。

社会之良药 历史之福音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第三党支部 法学71 赵崇智


《共产党宣言》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然而,让我感到有些自惭甚至羞愧的是,我之前竟一直没有完整的读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通过这次机会,我拜读了这本彪炳千秋的巨著,让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

事实上,在我看来,这本书同某些社会科学鸿篇巨制相比,根本算不上生涩;作为一份口号式的、纲领性的文件,甚至可以说非常直白、明确。然而,我自己历史背景与相关知识的匮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理解的深度和思考的空间。因此我又一次深刻的认识到了钻研社会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只有广泛涉猎知识,不止一遍的阅读经典书目,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接下来,我将从本书的四节内容分别展开,谈一谈我粗浅的理解。


一开篇,作者就仿佛站在社会历史的制高点上。这个制高点在此从未被先人涉足过;站在这个点举目四望,除了头顶的星空,再看不到历史的更高处。漫漫青史,千载兴亡,悠悠过往,百代沧桑,无不尽收眼底。人类历史学中的“斯芬克斯”,竟就这样现了原形。“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当你把“阶级斗争”看作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你会发现人类千年的历史就像一阕和谐的交响乐。纵览全书,这类下定义的句子不胜枚举,每一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咀嚼,让人唇齿留香。

从后文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论点无疑是为分析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曾经的进步性和现在的腐朽性服务的。技术的变革,生产的膨胀,市场的扩大,这一切催生了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在这一章节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提出中心句、罗列事实、步步推导、得出结论的缜密逻辑。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思考之深、考虑因素之多都令我钦佩之至。比方说“旧社会内部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这一分论点,作者至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资产阶级社会趋利的经济规律使劳动力失去自主性;生产资料集中所导致的政治的集中对劳动力的生产产生压迫性;推广机器和分工使劳动力失去独立性;商业危机和技术的持续进步使劳动力失去稳定性。从此出发,作者得出了第一章的最终结论:“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自己的掘墓人。”

如果说第一章着重于介绍无产阶级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阐述资产阶级的罪恶性,在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里,作者更是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划清界限,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划清界限,并简要阐述了具体革命的方略。


与前一章类似,在第二章的开头部分,我同样找到了这样斩钉截铁的论述:“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这段话可以说是一字千金。尤其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一句,可以说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综观从19至20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史,我们不得不叹服这句话的精辟,它的真理性已经得到了多个国家的检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革命目标认识的模糊,巴黎公社对革命中心任务的忽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无数血与泪的教训,彰显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核心地位。“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被后学普遍认同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其重要性和核心地位可见一斑。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接下来的部分,作者又是将这一核心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设想的举措;甚至在的末尾提出了“最先进国家”必要采取的十条具体措施。我概念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目的性(前文已经提到),然而又是如此的润物无声、水到渠成。为什么这么说呢?政权的归属是显性的,然而阶级统治的性质与阶级的相互关系是隐性的;社会生产的过程和数量是显性的,然而社会生产的性质是隐性的。“无产阶级专政”不同于封建时代某个君主的“即位”,它是“消灭这种旧的生产关系的同时,也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从《反杜林论》等著作中流露出来的、一以贯之的逻辑脉络。两位伟人所创造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引他们从经济问题出发,他们对这一问题给出的答案无疑是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生动诠释。因此,我发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多么的重要。推而广之,在研究一份文献时,如果能提前研究其理论基础或者是逻辑起点,无疑会对相关理论理解的更加深入,甚至可以说是醍醐灌顶。


在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里,作者主要是从反方面论述了反动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与真正的共产主义之间的异同。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对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了更加严格的界定。这也是与当时的社会实际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是开启民智之必需。从法国的1830年七月革命到法国正统派披着社会主义的皮毛演戏,从德国社会学家对法国文献的盲目借鉴到将其作为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幌子,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认识到了精确定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并且一定要激浊扬清,将其与误导或歪曲的理论之间画上一条红线。从此我能够看出两位伟人对待自身理论的严谨,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两位伟人开天辟地、与旧社会一刀两断的坚定决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