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老师在课堂上突然要提问同学时,你心里突然就有了一种预感,觉得老师会要你来回答问题,而这时,老师选择的人恰巧是你,你的语言真有这么准吗?其实这一过程不只由老师,还由你决定。
很多人会将这种情况归为第六感。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这一说法还真有一些研究,虽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还是不少人相信这个。那么什么是第六感?它能如何发挥作用吗?
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ESP)”的俗称。关于“第六感”的概念,目前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讲,第六感包含心觉和预知力两部分。从狭义上讲,“第六感”的定义
会更多的等同于广义中的“预知力”。那“心觉”和“预知力”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心觉是指人类通过接受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的刺激,把信息反应给大脑,体现出来的如快乐、悲伤等的心理感觉(意识或存在的感觉);预知力则是一种某些人认为存在的能力,该能力能通过正常感官之外的渠道去接收信息,预知将要发生的事。
在此基础上,有的心理学家会把第六感和潜意识联系起来,认为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也可被意识所辨认。一方面,意识是通过五觉来接收外来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确定认识;而另一方面,超感官知觉则是接受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而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这些信息经年累月的储存在脑子里,是人们所不曾察觉的。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成为一种可辨认的感觉时,就是所谓的“第六感”。
总之,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其根本区别就在于该感觉是否受客观环境影响。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心觉”的说法会更符合心理学的研究切入点。当老师即将点名点到自己前,个体有可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紧迫感或压迫感,在这种状态下,产生非常强烈的直觉来预知到这件事的发生,这其实就是第六感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你的潜意识会时刻强化你认定的某一想法,最终导致行为上的偏差。因此,你就会不自觉的表现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神态和动作,这一切体现都会传递到老师眼里,老师就越会让你来答题,这是通过不断的潜意识的强化和事实验证所得出的主观判断。这就是为什么你的预言如此之准确。
在心理学中有着一个相关的名词:自证预言。自证预言是说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这样的事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就像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要点名回答问题,你觉得老师会叫你,结果真的叫了你;每天晚上睡觉前对自己说:“一个闹钟肯定叫不醒我,要多调几个。”明天早上果然,一个闹钟没有叫醒你;但若你在比赛前不断鼓励自己,而不是担心比赛输了会怎么样,那你的发挥一定不错。所以说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因为我们可以“预言”以后的结果。
将这句话与君共勉:“你是怎么样的,你看到的世界就会是怎么样的,你就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