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资料 > 书院党建 > 正文

“百年献礼庆华诞 红色领航书青春”系列征文|第一期

来源: 文治书院学生党建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0-10-01 点击量: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了向建党百年献礼,激发青年一代的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热情,引导其将红色文化的价值和理念融入创作过程中,从而自觉地将其中蕴含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更好地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我们从各支部征集若干了党史故事,自今天起向大家推荐阅读。


题记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会做些什么呢?

我想了解一座城,她的辉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想了解一群人,他们生于乱世,却尽力给我们留下安定与和平。

我想了解一种精神,是它鼓舞了许多人放弃安逸的生活,投身火一样的事业。

韶光逝,铅华去,话长安

长安冬去春又来,春风拂面百花开。

千载皇城除旧貌,百年古都换新颜。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仰望秦汉的明月,饮罢盛唐的美酒,千余载唐诗汉赋书不完古都的繁华,也道不尽西安的酸甜苦辣。自从周朝定都镐京以来,关中大地就被认为是“龙兴之地”,从周至唐前后十余朝定都于此。在古代,都城意味着巨大的城市、庞大的人口、繁荣的贸易,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驼铃阵阵,琵琶声声,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隋唐时期的长安城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引得诸多商人、使者前来一睹盛况。


然而时过境迁,唐朝以后的西安不再作为都城,丧失了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城市。尽管她依旧是沟通中原和西部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历朝历代巩固西北边防的重镇,其地位不容忽视,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比起往日的辉煌,失去了“光环”的西安还是渐渐衰落了。


冬去春回,花谢花开,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如今的西安已然重新崛起,成为支撑中西部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镇。洗净作为都城的烟花与铅华,西安正以崭新的面貌讲述着她的故事,我们的故事……


血与火,家与国

遥见寰球遍赤旗,卫国阵前请长缨。

星火终成燎原势,碧血英魂照汗青。

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死气沉沉,仿佛是行将就木的病人,;又像是一个密封的囚笼,笼中几乎所有人都昏昏睡去——但总有人不甘心如此,他们是黑暗中的星火,用燃烧了鲜血和生命的火种,点燃了四万万国人抗争的信念,唤醒了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血性。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战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数不清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将热血洒在他们挚爱的土地上,寸寸河山寸寸鲜血,点点星火点点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中华民族的涅磐重生。在那段一样“四海翻腾云水怒,九州震荡风雷激”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作为一支新生的力量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央,将星星之火烧成燎原的烈焰;中国共产党人也用自己坚定的信仰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脊梁。


从嘉兴红船到关中大地,陕西省最早的党组织就设在西安。1924年,陕籍共产党人魏野畴、刘含初、雷晋笙等在西安组织进步青年社团、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纲领,向大家介绍外地革命斗争经验,动员各界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斗争;他们先后建立两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为党组织在西安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准备。红色的萌芽也开始在西安生长。


1927年7月,国共合作破裂,陕西省代理主席石敬亭在西安“清党”,大肆缉捕共产党人,镇压群众运动。受时局所迫,多数共产党员撤离西安,保留下来的全部转入地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西安地方组织多次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和城区群众罢工罢课,坚定地领导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市委7次遭到敌特破坏,有9位主要领导干部和大批党、团员被捕入狱或惨遭杀害。西安党组织的创始人及早期在西安活动的著名共产党员安存真、魏野畴、刘含初、邹遵、雷晋笙、武止戈等人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


正是无数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宁的生活。历史不容忘却,我们应当铭记历史,心怀崇敬,向革命先辈致敬!


西迁路上,向西而歌

迎风长歌笑开怀,风发意气向西来。

脉脉东风来复去,满园桃李花正开。

正如2018年1月9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西迁精神永放光芒》一文所说,由于西高东低的地理特点和特殊历史背景,向西行进,在中国从古至今就带有一种开拓和决绝的意味……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承前启后、卓然而立。它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中光芒万丈的一段。


交通大学,是一所“为救国而生、建国而迁、强国而兴的高等学府”。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交大西迁是一段不能被忘却的的故事。“背起行囊就出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交大的前辈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科学出发,进军大西北”,扎根西部,为西部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时的西安,历经历史烟尘的涤荡,早已不复当年“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待晚霞”的繁华。兴庆宫旁的一片麦田就是交通大学新的校址所在,野草丛生,有时甚至能听到野狼的嚎叫。西迁之路是一条从繁华走向艰苦的路,但他们走得义无反顾。纵然心底里有不舍、有留恋,但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他们还是踏上了西行的列车,驶向茫茫西北。“听党的话跟党走,始终服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这是


交大西迁是党和国家正确的决策,就像是2006年4月9日,教育部在西安交大召开的迁校5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周济部长发表题为《继承弘扬西迁精神,为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的长篇讲话,其中指出:“如果把中国的发展战略比作一盘棋的话,交大西迁则是党中央在这盘棋局中摆下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棋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重心进一步向中西部转移,当年这着棋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早已充分显现了,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可以说,交大西迁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分重要的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正是交大的西迁,改变了整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西安交大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曾经,我们的前辈在它的指引下创造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如今的我们,作为西迁精神的传承人,我们交大学子更应该传承和发扬西迁老教授的家国情怀,为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建立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始了“第二次西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重走西迁路,扬帆再起航


“百年献礼庆华诞,红色领航写青春。”作为当代大学生、时代新青年,我们应当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传承好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与祖国同在,让青春无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闭